挡煤墙测温系统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煤场挡煤墙附近煤炭温度的系统,其目的是预防煤炭自燃,保障煤场的安全运行。
挡煤墙测温系统使用操作步骤:
一、安装前准备
设备检查
测温电缆及附件检查:仔细查看测温电缆的外观是否有破损、挤压变形等情况,确保其完整性。检查安装附件,如固定支架、卡扣等是否齐全,有无损坏或变形,保证其能够牢固地固定测温电缆。例如,若发现测温电缆的外皮有破损,可能会导致内部线路短路或信号传输故障,应及时更换。
数据采集箱检查:检查数据采集箱的外壳是否完好,无裂缝、变形等问题。打开数据采集箱,检查内部的电路板、接线端子等部件是否松动、氧化,各指示灯是否正常显示,确保数据采集箱能够正常工作。准备好数据采集箱的使用说明书,以便在安装过程中正确设置参数。
其他设备检查:对于涉及到的其他设备,如传输线路、电源适配器等,也要进行检查,确保其性能良好,能够满足系统的供电和数据传输需求。
工具准备:准备好安装所需的工具,如螺丝刀、扳手、电钻、剥线钳、万用表等。螺丝刀用于拧紧或松开螺丝,扳手用于拆卸或安装螺母和螺栓,电钻用于在挡煤墙上打孔(如果需要),剥线钳用于剥去电线的外皮,万用表用于检测电路的通断和电压等。
现场勘察:对煤场挡煤墙进行实地勘察,了解挡煤墙的结构、材质、高度、长度以及周围的环境情况。确定测温电缆的安装位置和敷设路径,避免与其他设备或障碍物发生冲突。测量挡煤墙的高度和长度,以便确定所需测温电缆的长度和数量。
二、挡煤墙测温系统的安装过程
测温电缆敷设
确定敷设位置:一般将测温电缆沿着挡煤墙内侧垂直敷设,从煤场底部到顶部,确保测温电缆能够全面覆盖挡煤墙附近的煤炭区域。对于大型煤场,可根据需要在不同位置安装多根测温电缆,以实现更精确的温度监测。例如,在一个长100米、高10米的挡煤墙上,可每隔20米安装一根测温电缆。
固定测温电缆:使用安装附件将测温电缆固定在挡煤墙上。安装附件可以是固定夹、卡箍或支架等,根据挡煤墙的结构和测温电缆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固定间距应均匀,一般为1-2米,以确保测温电缆不会因煤炭的压力或自身重量而移位或下垂。在固定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过度用力拉伸测温电缆,以免损坏内部的光纤或导线。
连接测温电缆:如果测温电缆需要连接,应使用专用的连接器进行连接。连接器的质量和密封性要好,确保连接牢固且不会漏水或进入灰尘。在连接完成后,要对连接部位进行防护处理,如使用热缩管或防水胶带进行包裹,以防止水分和腐蚀性物质对连接部位造成损坏。
数据采集箱安装
选择安装位置:选择一个干燥、通风、便于操作和维护的位置安装数据采集箱,通常在煤场附近的控制室内或专门的设备间内。安装位置应远离热源、水源和磁场干扰源,避免影响数据采集箱的正常工作。
固定数据采集箱:使用膨胀螺栓或其他固定装置将数据采集箱牢固地固定在安装位置上,确保其不会因震动或外力而移动。要保证数据采集箱的外壳接地良好,以防止静电积累和雷击对设备造成损坏。
接线:按照数据采集箱的接线图,将测温电缆与数据采集箱的相应接口连接起来。在接线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不同颜色的导线所代表的功能,确保连接正确。一般来说,测温电缆的红色导线接电源正极,黑色导线接电源负极,黄色导线接数据信号输出端。使用剥线钳剥去导线的外皮,露出适当长度的金属芯线,然后将芯线插入数据采集箱的接线端子中,并用螺丝刀拧紧螺丝,确保连接牢固。
系统调试
通电测试:在完成测温电缆和数据采集箱的安装后,给数据采集箱接通电源,检查电源指示灯是否正常亮起。如果电源指示灯不亮,应检查电源适配器是否插好,电源线路是否正常,以及数据采集箱内的电源模块是否损坏。
信号检测:使用万用表或专业的测试仪器检测测温电缆的信号输出是否正常。将万用表的探头连接到测温电缆的数据信号输出端,观察万用表的读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信号异常,可能是测温电缆存在断路、短路或传感器损坏等问题,应逐一排查并解决。
数据采集箱参数设置:根据实际需求,使用数据采集箱的操作面板或配套的软件设置数据采集箱的参数,如采样频率、温度报警阈值、通信参数等。采样频率决定了系统采集温度数据的时间间隔,一般设置为1-10分钟较为合适;温度报警阈值应根据煤场的实际情况和安全要求进行设置,当温度达到或超过该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通信参数要根据数据采集箱与上位机的通信方式进行设置,确保数据传输的正常。
三、日常使用与维护
日常监测
温度数据查看:通过上位机软件或数据采集箱的操作面板,定期查看挡煤墙附近的温度数据。正常情况下,温度数据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如果发现温度数据异常升高或出现突变,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判断是否存在煤炭自燃的风险。
报警信息处理:当系统发出温度报警信号时,应立即查看报警信息,包括报警时间、报警位置、温度数值等。迅速前往报警位置进行现场检查,确认是否存在煤炭自燃的迹象。如果确实有自燃迹象,应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如喷洒灭火剂、覆盖阻燃材料等,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数据记录与分析:定期将温度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建立温度变化曲线和历史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温度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预测煤炭自燃提供依据,也可以为优化煤场的管理提供参考。
维护保养
测温电缆检查:定期对测温电缆进行检查,查看其外观是否有破损、老化、腐蚀等情况。特别是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高湿度、强酸碱等环境中,要增加检查的频率。如果发现测温电缆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在检查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弯折或拉扯测温电缆,以免损坏内部的光纤或导线。
数据采集箱维护:定期清理数据采集箱内部的灰尘和杂物,保持其良好的散热条件。检查数据采集箱的电路板、接线端子等部件是否有松动、氧化或腐蚀现象,如有应及时进行紧固、除锈或更换。要定期对数据采集箱的电池进行充电或更换,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系统校准:定期对测温系统进行校准,确保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可以使用标准温度计或其他高精度的温度测量设备对测温系统进行校准,比较两者之间的测量结果,如有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校准周期一般根据系统的要求和使用情况而定,通常为半年至一年。
软件更新:关注系统软件的更新情况,及时下载并安装最新的软件版本。软件更新可能会修复一些已知的漏洞和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也可能会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和特性。在更新软件时,要按照软件供应商提供的更新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更新过程的顺利进行。
